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欢迎你 |

新闻通知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讲座通知
  • 学生工作
  • 通知公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成功举办InsunICC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

来源: 作者:发布时间:2024-03-22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宣】(王轩、陈清财、陈俊杰/文 李莉/图)2024年3月15日-16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举行Insun Intelligent Computing Conference(InsunICC)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哈工大计算机专业Insun团队发起,由哈工大深圳校区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哈工大深圳校区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工大决策智能研究所、哈工大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王晓龙教授、王轩教授、陈清财教授、刘秉权副教授,以及各承办研究中心的其他老师和学生。计算机学院两位副院长卢光明教授、王鸿鹏教授和学院的其他教师应邀出席。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Insun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团队之一。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是王晓龙教授,目前在校本部和深圳校区设有三个研究中心,包括校本部的的智能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深圳校区的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是哈工大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和智能決策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成果包括语句级拼音输入技术、自动问答技术、机器博弈技术和智能投顾技术等,其中语句级拼音输入技术分别授权给微软、佳能和三星等。团队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超过500篇,获得100多项发明专利。自1994年以来,团队培养了100多位博士和1000多名硕士。

本次会议以“大模型的前沿发展及应用”为主题,探讨了国内外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场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通用人工智能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浪潮,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大模型作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前沿关键技术,成为各国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2024年3月15日下午16:0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信息楼1711会议室举行大模型发展专项闭门研讨会。王晓龙教授、王轩教授对大模型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前瞻性的介绍。王晓龙教授指出ChatGPT类的大模型本质是一个问答系统,哈工大计算机专业Insun团队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研究自然语言问答系统,并于2004年拿到国家第一个自然语言问答相关的重点项目,是国内最早做自然语言处理的团队,一直引领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陈清财教授介绍Insun团队在大模型的技术和应用,目前整个团队在大模型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创新,并发表了数十篇顶级学术论文,有了很好的技术积累。参会的其他老师也分别介绍了自己在大模型领域的研究工作。Insun团队已经开始与包括协和等多家国内顶级三甲医院合作开发医疗大模型,尽快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应用推广。闭门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哈工大计算机专业Insun团队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校友,共90余人齐聚一堂,在麒麟山庄共同庆祝了王晓龙教授69岁生日。

2024年3月16日9:00,InsunICC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信息楼L203会议室举行。上午为主题演讲,由于刘秉权副教授主持;下午为分组报告和圆桌讨论,由赵孟晨博士生主持。

会议开始时,由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卢光明教授为会议致辞。他说自己从2007年任职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就与王晓龙教授一起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17年时间。与王晓龙教授共事时间越长越是对他由衷的敬佩。他表示自己对王晓龙教授砥砺奋进的科研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三个方面印象特别深刻。王晓龙教授热爱科研,成果突出,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不同于现有的追热点科研风气,王晓龙教授总是能从国家的需求出发,从现实的需求出发,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引领科研的发展方向。同时,王晓龙教授朴素生活,不追求物质享受,但舍得对科研设备投入。一年到头总是穿着几件普通的衬衣,在学校餐厅吃朴素的饭菜。当学生提出新的科研设备需求时,眼也不眨地满足要求。王晓龙教授特别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面带微笑,无论何时对同事和学生都特别和善。最后,卢光明院长感慨到,王晓龙教授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自己要以王晓龙教授为榜样,同时也号召大家向王晓龙教授学习。

接着,王晓龙教授首先为大会做主题演讲。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博导,智能计算中心创始人;深圳市“鹏城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地方级高层次人才、国际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表彰为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曾任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医疗健康与生物信息处理专委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届评审专家;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软件技术组专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等。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863重点/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多项。长期从事网络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声图文智能计算、商业智能、金融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6本;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奖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原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三等奖3项;教育部颁发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奖项。长期从事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汉语语句级智能输入的思想,其发明的拼音语句输入技术被国家科委鉴定为“国际领先”,先后授权给美国微软、日本富士通等公司使用。发明专利20余项,并在中国科学、IEEE Transaction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

在会议报告中,王晓龙教授回顾了他与哈工大的40年。在青少年时期,王晓龙教授对读书非常渴望,并且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但遇到动乱的十年,使得他毕业被分配为翻砂工人,一干就是七年。在工人阶段,他依然坚持技术创新,受到多次表彰和奖励。受益于高考的恢复,王晓龙教授成为哈尔滨电工学院电子信息系1977级的学生。由于刚恢复高考,当时的教育师资非常薄弱,全国一共2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副教授,上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是边学习边探索。大学毕业后,他继续深造,在天津大学进行硕士研究。天津大学是当时全国电子信息专业最强大学。每年在国内录取人数5人。王晓龙教授选取当时最具挑战的中文信息输入作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课题。这一课题持续到他从教生涯的很长时间。硕士毕业后,王晓龙教授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从1984年一直工作到现在,整整40年,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按工作地点划分,前20年他主要在哈尔滨本部工作,后20年他主要在深圳负责深圳校区的筹备和建设。王晓龙教授在报告中也分享了工作时的趣事,与目前已经成为院士、部长的同学、同事一起打牌和畅谈人生。他也分享了工作中几次重要的事件和转折,比如评副教授时的委屈、申请国自然项目时的机缘巧合等。他自嘲到:这些事件中也能看出自己的性格,只懂科研,不懂人情世故。接着王晓龙教授介绍了他40年工作主要做的三件事,语句级拼音输入法、自然语言问答、智能证券投资。智能拼音输入法是他的成名作,解决了中文汉字的输入问题,助力中文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成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卖给微软,服务于全球所有中文用户。在自然语言问答的研究任务,王晓龙教授团队是国内开展最早相关研究的团队之一。相比于目前大火的ChatGPT问答系统,提前了20年。目前,王晓龙教授致力于智能证券投资相关研究,已经出版一本《智能证券投资学》书籍,开展智能证券投资课堂,开发智能证券投资实训平台,成立一支营收排名全国Top5%的私募基金。最后王晓龙教授感慨时代的变化,感谢国家改革开放,感谢哈工大培养,感谢团队老师、学生、同事的支持。同时也表示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科研到老。听完报告,大家意犹未尽,久久回味。敬佩王晓龙教授的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参会的各位老师和同学都感受到了王晓龙教授的魅力,同时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王晓龙教授为榜样投身科研。

哈深资产公司董事长、广东省安全智能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轩教授做了以“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和应用”为题的主旨演讲。他在报告中指出智能博弈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对国家安全、经济效益、人民生活均有重大支撑作用。目前他们已经将智能博弈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安全攻防、平安保险欺诈检测等多种场景。

哈工大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室孙承杰副教授介绍了“’语言技术+’的探索”。他的研究团队将“语言技术”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价值观对齐、知识图谱构建等。其中价值观对齐的相关研究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目前特别需要深入研究大模型的价值观对齐问题。

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决策智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加佳副研究员介绍了“决策智能落地产业应用”。他在报告中提到目前人工智能决策已经在各个产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发电场的电力调控为例,智能分析用电需求,为“削峰填谷”的电力调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助力于减碳排放,绿色健康中国建设。他还介绍了在哈工大楼顶安装太阳能的构想,这一计划将为哈工大深圳每年提供40%左右的电量,产生数百万元的收益。

深圳海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冬博士介绍了“海知智能证券投资实训平台”。她介绍了海知智能证券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发行了一支私募基金,并且基金的收益率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top5%。她还介绍了实训平台的功能,以及教学应用的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助理教授陈俊杰介绍了“蛋白质设计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他详细介绍了人类对蛋白质的认识和改造过程。目前蛋白质设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设计、精准医疗等领域,但依然面临搜索空间大、构象复杂、特异性强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蒋硕然、孙小真、鲍建竹、林稳翔、胡欣硕、俞文博等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顶刊顶会的论文。(审核 王宇宁)






× 学术夏令营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