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科技博览》节目对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智能计算研究中心的手势合成系统进行了专题采访,题目:手语手机。
手语手机(2006年8月4日)
对于聋哑人来说,电话他们根本无法使用。手机短信的问世让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他们和手机产生了交集。
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同,绝大多数聋人还需要用手语进行沟通。那么对文字的掌握程度的不同会影响他们和听力正常的人之间的交流吗?
验证一:
参与验证人员:张勇、张南、曾伟斌,他们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
首先,我们在纸上写下一句话,然后由彭老师将这句话翻译成标准的手语,三个学生再将手语翻译成文字写下来。
接下来我们将难度升级。我们从报纸上找到了一段话,让老师将这段话翻译给学生。这就是他们在不断沟通后得出的结论。
手语和文字就如同英语和汉语一样,是两个不同的语言文化。仅仅通过文字,是无法获得一种完全的交流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发出一套手语合成系统,可以将文字转变为三维动画人物在打手语,他们还将这一系统开发成手机软件,这不仅方便了那些读写能力不强的聋哑人朋友,对于习惯使用手语的高学历的聋哑人来说,也能更方便的进行交流。不过,要使这一软件得到广泛的应用,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我们跟随负责这一系统开发的王轩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个软件。
手机里的三维小人工作很认真,可是,他的动作似乎并不是很流畅。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手机的存储空间,这需要手机生产厂商的配合。另外是简化这个三维人物,王老师正在进行开发,如果两方面配合在一起,手机软件就会运行的更好了。
这个手机软件中的手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这一系统的成果,为了能更清楚的验证这一系统,我们还是打开在电脑上的手语合成系统。
验证二:
我们输入金丝猴,猫头鹰。
这是这个三维人在用手语讲一个故事。
这套手语和成系统使用的是中国手语库中的手语,是各个地方的聋哑人都能看懂的。
除了在电脑中,这一系统还可以使用在电视里,这样,我们今后所有的节目都可以在屏幕中显示出聋哑人能看得懂的手语。这个系统打出的手语,聋哑人能看明白吗?还是请王南她们来验证一下。
验证三:
我们将手语和成系统中打出的手语展示给他们。
早上。帮助。
王南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了差别,所以她们也提出了他们的使用意见。
这一系统为听力正常的人和聋哑人的沟通建立起桥梁,但这只是第一步,要让他们和我们更方便的交流,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努力。